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新时代中国传统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高等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力量。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要以“立德”为先,而“德”的内容,不仅包含“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信念、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信任和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还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崇尚廉洁”的美好品德。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中腐败问题凸显,多元价值观念和不同文化思潮交织,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腐败思想对高校不同群体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出现不廉洁的问题。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腐败问题呈现出“年龄小、金额大、学历高、形式多”的态势。新时代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廉洁自律品质,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为适应新形势下我国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崇尚廉洁,反对腐败”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之一,帮助大学生铸牢廉洁底线,践行廉洁行为,意义深远。
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路径存在的问题
时至今日,高校对于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进行了许多理论与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育人成效。但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教育路径建设仍存在教育方式单一落后,教育内容不够丰富的现实问题。
一是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方式落后。目前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主要依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选修课,以及不定期举办的“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开展。教育过程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多是说教,枯燥乏味的内容,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很难有较高的抬头率,且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厌学心理,不愿主动接受廉洁理论知识。廉洁文化教育理论性强,若仅限于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容易导致教师授课难度增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出现。根据调研情况得知,大多数学生希望廉洁文化教育能够以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警示教育活动形式开展,会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也表明,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方式尚不能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内容相对匮乏。首先,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因缺乏专门教材,廉洁文化教育内容多依靠思政课或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传授。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会偏向于理论知识传授,并且由于课时有限,还要涉及思政课中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及其他需要借助思政课平台进行传授的内容,所以留给廉洁文化内容的时间、空间就会减少,能够真正传递给学生的内容就相对较少。目前高校思政课中的廉洁文化教育内容,主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内涵与当代廉洁理论知识为主,新时代大学生很难与过去艰苦的生活产生共鸣,这就容易造成大学生因为所学的教育内容跟自己实际经历的生活有一定差距,从而使得内心对于廉洁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产生怀疑。其次,廉洁文化教育内容由于理论色彩过于浓厚,学生体验度不高,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此外,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能够涵盖的廉洁文化教育内容少之又少,加之并非所有的专业课都可以很好地融入廉洁文化教育内容,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内容。
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优化路径
根据调研,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优化路径,有以下几种。
一是发挥课程育人主阵地功能,将廉洁文化教育与思政课实现有机融合。发挥好思政课育人作用,在思政课堂融入我国加强党的建设以及反腐败建设的相关内容。同时,在经济类、金融类、师范类、医学类专业课程也可以将“廉洁从业”“廉洁从教”“廉洁从医”等思想巧妙融入,达到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提升大学生廉洁意识。在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也可以增加廉洁从业的教育内容,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从择业观与就业观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
二是着力提升教师授课水平,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必须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在传统理论灌输方法上,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时代特点,进行改进。要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加强理论素养提升,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教师以身作则,树立典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展教学,如“线上+线下”模式教学,利用课堂演讲辩论、知识竞赛、廉洁小故事等课堂活动来配合教学。教师还需要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特点和当下热点问题,挖掘丰富的廉洁文化教育内容,主动了解学生需求,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式开展教育,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创新课程内容形式,推动廉洁文化教育与实践活动相融合。一方面,要积极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组织形式新颖、具有吸引力的廉洁文化教育校园活动。如开展讲廉洁故事、举办廉洁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表演廉洁情景话剧、拍摄大学生廉洁文化微电影等,丰富校园廉洁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高校团学组织的优势,如开展特色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建立大学生廉洁文化社团、大学生廉洁文化宣讲团、大学生廉洁自律监督小组等。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廉洁文化形成认同感、参与感,帮助大学生树立廉洁意识,增强廉洁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基地、廉政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等社会组织机构,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如前往廉政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等实践教育场所,开展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听取一线人员的讲解,或者相关案例人员现身说法。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访廉洁模范人物,邀请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进行案例或政策宣讲,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毕业实践学习,将廉洁文化教育的课堂由校园延伸至社会,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坚定廉洁价值观念。
四是发挥网络育人作用,利用网络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新时代大学生被称为“网络原住民”,对网络具有极高的依赖性,利用网络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十分重要。高校应该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构建网络廉洁文化教育平台,加强网络育人工作,优化、整合校园网络资源,如创建校园媒体中心,打造校园官网、电子展板、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短视频平台等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发挥网络育人作用。将中纪委最新要求、党和国家领导人最新指示、国家反腐最新成果更新在校园主流媒体上,还可以组织廉洁文化知识网络竞答活动,分享身边“崇廉践廉”优秀人物事迹,推送优秀的廉洁文化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播放廉洁相关的影视作品。
五是完善校园廉洁文化教育设施,实现环境育人。如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操场等大学生活动的集中地点,规划设计专门的廉洁文化教育宣传设施,将各类廉洁文化元素以宣传画、标语、电子信息屏等隐性的形式予以展现,融入校园整体大环境,使得大学生在耳濡目染、润物无声中接受廉洁文化,达到廉洁文化提升的目的。深入挖掘身边潜在的廉洁故事,或高校所在地的传统廉洁文化、革命红色文化,将其引入校园环境建设,丰富校园环境。
总之,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高校作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枢纽环节,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对当前的廉洁文化教育路径不断进行创新、优化,切实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廉洁意识观念。
【作者】刘鲲,系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李晓霞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刘龙飞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5年第1、2期